一份“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12年11月份精益老師、牛經理等人一起看我們錄制的GP20自備箱轉HC40的換產視頻時,老師很驚訝:“怎么會用這么多的時間?我們要縮短到15分鐘以內!重新做一套換產的作業要領書!”我當時心里直打鼓:“目前是45分鐘,30分鐘能換產就不錯了,15分鐘怎么可能?”
接到任務后壓力很大,那幾天一直觀看換產視頻,測量每一個動作的時間,然后把問題一一羅列出來。通過作業觀察,我們發現底架的定位模具是工人抬到平焊臺,又慢又累!通過溝通,后來我們改為在換產前最后一臺箱時,由吊料員把模具放在擺料小車上送到組裝臺,這樣一調整就節省了3分鐘,同時消除了搬運和等待的浪費。
后來又發現南北兩側的作業人員動作不一樣,有的人忙碌,有的人等待,位于中間的作業人員走動距離很長,還有一個工人反復搬運寬邊底橫梁,動作費勁。于是我們馬上找出組裝臺工藝布局圖進行測算,又讓上料人員把寬邊底橫梁和標準底橫梁一起利用擺料小車送到組裝臺,并在組裝臺上調整相應的擺放順序,立馬減少了南北兩側作業人員的測量時間。
偷懶是不行的
當我把改善報告交給牛經理,他在現場逐一看過后,指著鵝頸槽東端定位塊螺母說:“工裝怎么能隨便點焊?”那是一處用鋼板點焊固定的螺母,改工裝的時候為了圖省事隨便點焊的,沒有想到會因此而耽誤時間。這不是作業人員的問題,而是管理者的責任。雖然馬上派人將那個焊點磨掉了,但漫不經心的處理竟然造成了第一次快速換產的失敗。
第一次嘗試,失敗!
11月15日,我們首次嘗試挑戰20分鐘換產。在這之前我們對作業要領書和標準作業票進行了修訂,并對作業人員進行了多次培訓和模擬練習,信心滿滿。早晨8:40,換產開始,作業人員按照作業要領書操作,一開始一切順利,當落下鵝頸槽的時候問題出現了,鵝頸槽定位尺寸不對,我們趕快調整先前被點焊固定的東端定位塊,然而這時才發現螺母由于多次點焊己經轉不動了,工人硬生生敲了2分多鐘才調好,作業人員一時勿忙又把定位塊裝錯了,白白浪費了944秒,最終的換產時間是37分零8秒,快速換產失敗!
再改善——防呆法
我站在組裝臺15分鐘,始終沒想明白作業人員怎么會把定位塊放錯了。浪費的時間都是損失在這里。冷靜下來細想,員工在換產過程中還是很積極的,忙中出錯肯定是哪個環節有問題。通過向他們了解換產時情景,得知用底架模具找定位塊時才出現的錯誤。每次換產的時候花費在測量定位的時間是很多的,如果能通過工裝保證來減少測量時間,應該能夠達到壓縮換產時間的目的,但前提是定位尺寸必須正確。于是我們想到了防呆法(即使換人也不會出錯的方法),在鵝頸主梁處加上防止錯放的定位板,又和工程師一起把定位工裝安裝到模具上。
底架快速換產成功實現
12月6日GP20轉產HC40時,突然幫忙的人手不夠了,我們商議著把其他工序的作業人員撤下來三個協助,這時突然想起“內作業”轉為多個“外作業”的工作可以減少換產時間,在最后5對GP20時,首先把底座的飛濺提前清理掉,定位擋板、固定板、氣缸按照順序提前拿了下來,等到GP20生產結束后,作業人員按照最新的快速換產作業要領書分工行動,有條不紊地切換工裝、安模具、卡定位......最終我們僅用13分鐘就完成了快速換產。隨后的多次大小箱換產我們都沒有超過15分鐘,底架快速換產終于實現了!
改善心得:有了目標就不要輕言放棄,馬上行動就好,想做就可能成功,不能總沿著老路去走,現地現物、持續不斷改善,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典型客戶
/CUSTOM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