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田公司,有許多關于“大野圓圈”的知名故事,前任北美地區豐田汽車制造公司總裁箕浦照幸曾直接向大野耐一先生(豐田生產方式的創始人)學習豐田生產方式,他最早接受的教育之一就是站在一個圓圈里。他回憶當時的情景:大野耐一先生要我們在工廠的地板上畫一個圓圈,并告訴我們從早上起站在那個圓圈里,觀看操作流程并自行思考。一直到晚餐時間,大野耐一先生進來問我在觀看什么,我說:“流程中有太多問題……”但是他并沒有花任何時間給我反饋意見,只是溫和地說:“回家吧。”整個過程他甚至沒有提示我們觀看什么,這正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精髓。
大野耐一先生真正教導的其實是深入觀察的效能,他在教導箕浦照幸自行思考他所觀看到的東西,即質疑、分析與評估。大野耐一先生曾說:在制造業,數據當然重要,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事實。在他看來,這之間的很大差別在于數據只不過離流程一步而已。數據只是情況的“指針”,你真正該做的是到現場去尋找真實情況。
另一個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張富士夫擔任豐田喬治敦廠的第一任總裁時的初期。早上,經理們到工廠視察,在走出工廠時,他們看到張富士夫站在那里觀看一項操作,他們走近他,以為他會注意到他們,并和他們打招呼,但是,他并沒有注意到他們。張富士夫只是站在那里注視著操作情況,好像走入時空隧道一樣,他們更靠近他,但他還是繼續注視,已經有15分鐘之久了。于是,這些經理人就去做他們的事了,張富士夫卻仍然繼續站在那兒注視,他們懷疑他是不是生病了,還是雙腳黏在地板上了。終于, 他動了,好像是從催眠狀態醒來一樣,他這才注意到那些經理人,便面帶微笑地向他們說:“早安。”稍后,總裁辦公室發出命令,要求加強工廠中豐田生產方式的某些部分。
到底張富士夫在做什么?他能真正了解工廠實行豐田生產方式時的狀況的唯一方法就是親自到現場查看:他們是否遵循標準工作程序?是不是遵循平穩的流程和準時生產?零件是否在尚未需要之前就已經送到了?他必須親自觀察材料送至生產線的流程,才能獲得這些問題。他必須親自查看聯機操作員是否使用安燈請求支持,并在必要時暫停生產線;還有,小組領導者和團隊領導者如何做出反應。
受過地道豐田模式訓練的人決不會有“理所當然、依靠常識”的心態。他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因為他們所言都是來自第一手、親自查看所獲得的知識,根據親自證實、證明過的信息來作決策。
典型客戶
/CUSTOMERS









































